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1+1 電影

昨夜由港大飛奔到油麻地電影中心,幸好還趕得及看大部分,更有機會和導演賴恩慈分享看法



正如影評人所言,本片主要是推廣一些主流社會認為沒有價值的事物,如空間、一毫、四處種植不一會就枯萎的富貴竹等,是一套非民運抗爭的民運片。片裏爺爺帶着孫子和小烏龜到處去種富貴竹,希望人們反思城市的價值。

問:影 片似乎是童話式的敍述,以片中小孩為例,現在父母都強迫孩子參加多餘的補習和興趣班,哪會抽空容許他們四處當"無謂"的事? 另外,此片為嚮應保育菜園村而拍,但現實中世界各地都出現城市遷徙的情況(受"Arrival City" (落腳城市)這本書啟發),為了脫離貧窮和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人們很多時自願放棄原本的鄉郊生活,並不是因城市發展而被迫離開,似乎城市化確實是大勢所趨。

答: 首先要感激片中小孩的父母願意讓她參與影片製作,因為此片信息確實與主流學校所宣傳的不同。我們很多時候會不自覺扼殺了小孩的思考能力,事實上他們往往了解身邊發生的事和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更會流露出情感。例如,有一場拍小孩要哭的場面,劇場出身的我,有很多幫忙入戲的格斧,但後來發現這些方法都是不必要的。這場戲屬於後期拍攝,小朋友和爺爺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後,很自然就哭了出來。

另外關於保育方法,無可否認,城市化是一個趨勢。但是保育並非單純指保留一幢建築物或某一事物,有時是了保育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態度,以菜園材為例,我們就是希望保留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奈何現今社會只推崇某一種生活方式,不斷扼殺了其他生活的可能性。

這不期然令我想起唐司長那一句"為何不當另一個李嘉誠" ,這種典形功利主義者的口吻確實令人生厭。假如每個人都從商,都是富有的地產商,沒人從事其他職業,那世界真是不堪設想! 我們並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但希望有一個健全的社會,讓我們追求各自的夢想,不要因腐敗的制度扼殺了我們的可能性。

身為基督徒,我想追求屬靈的需要是必要的,但在這多姿多采地上追求自己夢想、興趣等也十分重要。希望大家多些抽空反思自己的生活,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不要限於主流社會文化的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