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理大設計年展二零一零(四)

今日輪到講短片:






炊憶以一家人吃飯做主線 講述兩代人的溝通隔膜 到了父親不幸離世 女兒才知做一餐飯是包含了濃厚的親情和心血 本人認為以吃飯講述親情的親情並不罕見 對於平日不做飯的人 很難體會當中的辛勞 做飯的人除了希望大家都認為飯菜美味之餘 其實更想製造一個大家坐下來溝通的時間 是一種聯絡感情的橋 可惜現今大多數香港人都沒有這樣的時間或意思去回家吃飯 ......










這短片又有馬可福音又有還童藥 究竟是什麼來的?







這短片是講一名"港女" 到男朋友家暫住 因為她的任性為伴侣帶來不少麻煩 到一天發現男朋友變回小朋友 看着小朋友的頑皮 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這題材十分有趣 以一個小朋友的不懂事去襯托"港女"的任意妄為 其中最諷刺的事就是"港女" 和小朋友的年紀相差這麼大 相信心智和人生經驗都比小朋友成熟和多 但兩者行為卻差不多 這短片提醒年輕的你和我 要時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別像小朋友一樣經常帶給別人麻煩





最後講下 "矮先生" 和 "風信紙" "矮先生" 是一個紀錄片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天生的傷殘人士 他要面對一個危險性頗高的手術 如果是一般的肥皂劇 通常都安排主角做手術 大多數都是開心的結局 不過現實就大大不同 主人翁不接受手術 寧願用他有限的生命從事攝影 去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 一般人都着眼選擇做不做手術的問題 卻忽略了生存的價值 其實除了神以外 沒有人可以控制生命的長短 (當然大家都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去令自己健康) 但是如果在有限的人生做到自己喜愛而且富有意義的事 其實已經十分幸福 而且這積極的人生還可以影響其他人 薪火相傳 這就是"生有限 活無限"的道理

"風信紙" 就是小弟有份演出的短片 內容講述一名自閉症的青年和其父親相處的故事 一天父親病倒 青年未能幫爸爸照顧他最愛的風信子 惟有用自己的摺的風信子向爸爸表達心意 這故事有幾樣東西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首先爸爸愁的樣子深入民心 正好體驗了"養兒一百歲 長憂九十九" 的道理 這方面當子女的往往難以理解 另外 兒子用摺的風信子表達心意 一名自閉症患者往往難以用言語表達 所以惟有用摺紙表達 我們對父母的心意往往都難以啟齒 但我們會不會又用其他方式表達 最後 兒子雖未能種植好風信子 但他用其他擅長的方式表達 有時父母可能對子女一定期望 所謂"望子成龍" 不過子女有時不一定達到 但子女可能有其他想法 想用自己的生存方式活下去 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有時子女和父母就要透過互相了解去建立一個互信的關係

總結 以上四短片都十分有水準和感動 令人反思新一代子女和親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