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GAJECK SWADDL 藝術展

實在太耐沒去過藝術展和打BLOG, 想不到九月的新開始就去了JESSIE有份的展覽。今次展覽由中大專業進修學院主辦,展出共十二人的作品。各人的作品有不同主題。暫時上載少少作品,希望差劣的攝影不會大大影響作品的質素。











「冰湖幻想曲」取材自拉薩的冰湖,大家對拉薩的認識可能來自西藏主權爭議。中國政府、達賴喇嘛等等的名詞立刻出現在腦海。不過我們未必知道拉薩河如此美景,亦未必清楚河中反映出的每個人。拉薩河在藏語指藍色歡樂之波,不知現實中又能否為當地人民帶來歡樂?












「出土未來文字」本身名字有點怪,出土的多數是古代的產物,而且多數解讀到什麼意思。這樣不能理解的文字十分罕見。作者把它解讀成對未來民主的追求。我想一是大家對未來的民主沒有明確概念,二是現在談民主諸多限制,不能清楚表達。







「零圓硬幣」沒有價值,在這個功利社會沒有價值,只會浪費鑄造的物料,那麼什麼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活在時鐘的指針上」真是有時鐘的聲音,不過兩支指針則永遠不動。作者寫了以下幾句: ''It's all dark here, love may never come.'' "Why didn't you walk along with me?'' "Don't you see I care about you dear?'' 我認為兩人完全步伐相同並不可能,只是視乎你願意做的是秒針,分針還是時針?



「拿着煙的不是我」看似是講一些吸煙者的心態,其實也指現實和思想中的我們有很大出入。







「熟」(Process) 指每人都會經生和死,只是當中的形態不同而已,不同的形態都各有特色,值得尊重。那熱鍋和廚子所指的是一些環境和生活的限制。





「你把風景反轉了」到底兒童還是成人的世界是理想? 相信這老指了牙的爭論是沒有答案的。不過無論用哪種方式生活都不會有絕對的快樂,這是俗世不完美的地方。





待續...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1+1 電影

昨夜由港大飛奔到油麻地電影中心,幸好還趕得及看大部分,更有機會和導演賴恩慈分享看法



正如影評人所言,本片主要是推廣一些主流社會認為沒有價值的事物,如空間、一毫、四處種植不一會就枯萎的富貴竹等,是一套非民運抗爭的民運片。片裏爺爺帶着孫子和小烏龜到處去種富貴竹,希望人們反思城市的價值。

問:影 片似乎是童話式的敍述,以片中小孩為例,現在父母都強迫孩子參加多餘的補習和興趣班,哪會抽空容許他們四處當"無謂"的事? 另外,此片為嚮應保育菜園村而拍,但現實中世界各地都出現城市遷徙的情況(受"Arrival City" (落腳城市)這本書啟發),為了脫離貧窮和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人們很多時自願放棄原本的鄉郊生活,並不是因城市發展而被迫離開,似乎城市化確實是大勢所趨。

答: 首先要感激片中小孩的父母願意讓她參與影片製作,因為此片信息確實與主流學校所宣傳的不同。我們很多時候會不自覺扼殺了小孩的思考能力,事實上他們往往了解身邊發生的事和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更會流露出情感。例如,有一場拍小孩要哭的場面,劇場出身的我,有很多幫忙入戲的格斧,但後來發現這些方法都是不必要的。這場戲屬於後期拍攝,小朋友和爺爺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後,很自然就哭了出來。

另外關於保育方法,無可否認,城市化是一個趨勢。但是保育並非單純指保留一幢建築物或某一事物,有時是了保育一種生活方式或生活態度,以菜園材為例,我們就是希望保留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奈何現今社會只推崇某一種生活方式,不斷扼殺了其他生活的可能性。

這不期然令我想起唐司長那一句"為何不當另一個李嘉誠" ,這種典形功利主義者的口吻確實令人生厭。假如每個人都從商,都是富有的地產商,沒人從事其他職業,那世界真是不堪設想! 我們並不追求奢華的生活,但希望有一個健全的社會,讓我們追求各自的夢想,不要因腐敗的制度扼殺了我們的可能性。

身為基督徒,我想追求屬靈的需要是必要的,但在這多姿多采地上追求自己夢想、興趣等也十分重要。希望大家多些抽空反思自己的生活,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不要限於主流社會文化的框框。